1、缺少爸爸陪伴的成长是不完整的:社会分工让爸爸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缺少爸爸陪伴的成长是不完整的,更重要的是,缺少爸爸的陪伴,孩子的性格发育就有了先天不足。很多孩子幼儿乃至成年后的性格特征和情商状态都能体现出来缺少父亲陪伴而导致的不足,甚至是伤害。儿童多动症,自闭,青春期问题……都与缺少父亲陪伴有关系。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父亲与婴儿(一岁以内)关系疏远的家庭,婴儿在长大后攻击性行为的概率更高,无论母亲与他们的交互方式如何。瑞典的研究者也发现,有父亲参与照顾、玩耍、出游的家庭,孩子在幼年时期的行为问题更少,青春期犯罪行为的概率也更低。

3、父爱如山,爸爸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慢慢长大,就会有自己喜欢和崇拜的人。爸爸有机会成为孩子第一个崇拜的人,至少爸爸可以是孩子的榜样。爸爸的为人处事,爸爸的认知和态度,爸爸的眼界和胸怀,都会被孩子记录和模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是爸爸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个共同成长的道路上,爸爸有机会成为孩子的榜样,甚至是偶像。把孩子交给了爸爸,便有了成就两个人的可能。

5、《把孩子交给爸爸》之后,爸爸更需要好好学习:没人天生就会当爸爸和妈妈,在家庭教育中,最需要学习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成为孩子的朋友?如何让孩子喜欢爸爸?如何成为孩子的榜样或偶像?……这些都需要学习。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讲话的家长;没有做不好的孩子,只有没有做到的家长。在家庭里,最需要学习的是父母。所以,建议每位妈妈都可以给爸爸买一本《把孩子交给爸爸》,从此成就两个伟大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