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1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爷爷给他讲"斗转星移",父亲领他读经书典籍,家庭的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自己的勤奋,使他对自然科学和文学、哲学,特别是天文学产生...
-
一个连机碓能带动好几个石杵一起一落地舂米;一个水转连磨能带动八个磨同时磨粉。祖冲之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改进,把水碓和水磨结合起来,生产效率就更加提高了。这种加工工具,我国南方有些农村还在使用着。简介水碓磨是一种旧时利用水力舂米、磨面的工具,其实旧时水磨坊里的磨。利用水碓,可以日夜加工粮食。...
-
简介 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的下联是披荆斩棘,祖冲之称雄智慧山。披荆斩棘是一个汉语成语,指拨开荆,砍掉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近义词:乘风破浪、一往无前、高歌猛进。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的故事简介1、大圣大闹蟠桃宴悟空管理蟠桃园,监守自盗,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
-
3 跨鹤亭: 跨鹤亭坐落于黄鹤楼公园南区紫竹苑西北方,在距黄鹤楼东南107米的半山坡上。亭名取自跨鹤之仙的传说。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了。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4 搁笔亭...
-
正文 1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爷爷给他讲"斗转星移",父亲领他读经书典籍,家庭的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自己的勤奋,使他对自然科学和文学、哲学,特别是天文学产生...
-
一个连机碓能带动好几个石杵一起一落地舂米;一个水转连磨能带动八个磨同时磨粉。祖冲之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改进,把水碓和水磨结合起来,生产效率就更加提高了。这种加工工具,我国南方有些农村还在使用着。简介水碓磨是一种旧时利用水力舂米、磨面的工具,其实旧时水磨坊里的磨。利用水碓,可以日夜加工粮食。...
-
简介 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的下联是披荆斩棘,祖冲之称雄智慧山。披荆斩棘是一个汉语成语,指拨开荆,砍掉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近义词:乘风破浪、一往无前、高歌猛进。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的故事简介1、大圣大闹蟠桃宴悟空管理蟠桃园,监守自盗,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
-
3 跨鹤亭: 跨鹤亭坐落于黄鹤楼公园南区紫竹苑西北方,在距黄鹤楼东南107米的半山坡上。亭名取自跨鹤之仙的传说。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了。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4 搁笔亭...
-
公元5世纪,祖冲之和他的儿子以正24576边形,求出圆周率约为355/113,和真正的值相比,误差小于八亿分之一。这个纪录在一千年后才给打破。印度,约在公元530年,数学大师阿耶波多利用384边形的周长,算出圆周率约为√9.8684。婆罗门笈多采用另一套方法,推论出圆周率等于10的算术平方根。折叠欧洲斐波那契算出圆周率...
-
正文 1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爷爷给他讲"斗转星移",父亲领他读经书典籍,家庭的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自己的勤奋,使他对自然科学和文学、哲学,特别是天文学产生...
-
一个连机碓能带动好几个石杵一起一落地舂米;一个水转连磨能带动八个磨同时磨粉。祖冲之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改进,把水碓和水磨结合起来,生产效率就更加提高了。这种加工工具,我国南方有些农村还在使用着。简介水碓磨是一种旧时利用水力舂米、磨面的工具,其实旧时水磨坊里的磨。利用水碓,可以日夜加工粮食。...
-
简介 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的下联是披荆斩棘,祖冲之称雄智慧山。披荆斩棘是一个汉语成语,指拨开荆,砍掉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近义词:乘风破浪、一往无前、高歌猛进。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的故事简介1、大圣大闹蟠桃宴悟空管理蟠桃园,监守自盗,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
-
3 跨鹤亭: 跨鹤亭坐落于黄鹤楼公园南区紫竹苑西北方,在距黄鹤楼东南107米的半山坡上。亭名取自跨鹤之仙的传说。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了。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4 搁笔亭...
-
公元5世纪,祖冲之和他的儿子以正24576边形,求出圆周率约为355/113,和真正的值相比,误差小于八亿分之一。这个纪录在一千年后才给打破。印度,约在公元530年,数学大师阿耶波多利用384边形的周长,算出圆周率约为√9.8684。婆罗门笈多采用另一套方法,推论出圆周率等于10的算术平方根。折叠欧洲斐波那契算出圆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