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栀子属于清热泻火药,其药性苦、寒,归于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2 此药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热病心烦疾病,以及湿热黄疸、淋证。还可以用来治疗血热导致的吐血、衄血等出血疾病。此外,可以用来治疗目赤肿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等。3 临床应用:此药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以下...
-
5 5.栀子花茶:栀子花2朵,用沸水浸泡5分钟,调入蜂蜜,代茶饮。此茶清热凉血、止咳,可治伤风肺炎。6 6.栀子茶:芽茶3克,栀子3克。用沸水浸泡10分钟后饮用。此茶可治疗高血压和头晕。7 小验方: 1.疮疖红肿:栀子、蒲公英、金银花各12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用。 2.鼻出血:栀子花焙干,...
-
2.化痰止咳。栀子花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生长,释痰液而通畅气道,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 3.润肠通便。栀子花含有纤维素,能促进大肠蠕动,帮助大便的排泄。 4、清热泻火和消炎杀菌:清热泻火,适合平时工作压力大、容易担心上火的人食用。栀子富含果酸和生物碱,除了对溶血性链球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外,对其他细...
-
5 栀子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栀子含番红花色素苷基等,栀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与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6 怀菊花含有菊甙,腺嘌呤,胆碱,水苏碱,微量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氨基酸和刺槐素等,怀菊花具有抗...
-
酸性时为黄色,生成铁盐时为褐色。可作黄色染发。5 栀子 含一种叫京尼平的成分,在弱酸性介质中水解为伊蚁二醛,自然聚合为蓝色物质,在氨基酸或蛋白质存在的条件下聚合为黑色物质。6 胡桃仁 胡桃富含油脂、蛋白质、铁等成分,对毛发可起营养作用。所含胡桃叶醌具有使毛发角朊染色的功效,
-
栀子佛手茶 1 葛根:葛根含有丰富的葛根异黄酮、异黄酮苷类和三萜类皂苷等物质,帮助排出身体毒素,清除体内的顽固病菌,具有降尿酸、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2 桑叶:桑叶富含有稀有元素有机硒、锗,可清除体内自由基,使蓄积在体内的毒素和废物被氧化,促进新陈代谢和微循环,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帮助高...
-
(如果觉得麻烦可以选择,橘红栀子茶,直接用开水冲泡就可以了)橘红栀子茶的功效与作用1橘红——据古籍载橘红有消痰、利气、宽中和散结的药效。吴宋夏曾初步研究其乙醇提取物有祛痰、平喘、镇痛、抗炎、抗实验性胃溃疡、舒张管平滑肌和抗房性心律失常等作用。据研究:化州橘红多糖具有明显的祛痰止咳作用,是有效的药用...
-
功效:此方除了能祛痘之外,还有防皱祛斑的功效。中医记载白芷与白菊花都有抗炎抑菌、清热解毒的作用,能有效控制痘痘和油脂。珍珠粉则可以缓解肌肤,控制油分,还可促进受损组织再生恢复。 马齿苋草汁敷脸(外敷用) 方法:马齿苋草(在中药行可以买到)捣碎榨成汁直接涂在患部,或加上蜂蜜调水当面膜使用,等...
-
7 栀子:栀子(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1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8 木糖醇:木糖醇作为一种功能性甜味...
-
菊苣栀子茶的功效与作用 简介 菊苣栀子茶由菊苣、栀子、桑叶、葛根等中草药组成的,采用现代高科技制茶工艺,严格控制每种成分的用量,经300天反复锤炼和体验者测试精制而成,对痛风,降尿酸效果是不错的。工具/原料 菊苣、栀子、桑叶、葛根 方法/步骤 1 每天喝一杯菊苣栀子茶可以保肝利胆,降低体内血脂、血糖的含量...
-
按体质中医把失眠分三个类型;1;阴虚型失眠表现:经常感觉身体、脸上发热,皮肤偏干燥,易生皱纹,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口干咽燥、眼睛干涩、鼻干唇燥,面颊潮红或偏红,喜冷饮而不解渴,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便秘,尿黄短少等。栀子酸枣饮配方:酸枣仁与百合配伍---养心安神、助眠润肤,玉竹与栀子配伍---滋阴...
-
4 下面看下配方的作用:金银花:清热下火蒲公英:利水渗湿菊花:疏肝理气显脉旋覆花:缓解全身关节疼痛荷叶:生发阳气冬瓜:消肿利湿藿香:去寒湿,暑湿,湿热薄荷:清新口气茯苓:治脾虚失眠桑叶:疏肝理气淡竹叶:清肾湿,祛肾火,利小便薏苡仁、赤小豆:利水渗湿马齿苋:治小便涩黄栀子:清肾湿,祛肾火,利小便 ...
-
功效: 玫瑰花可行气活血、理肝气、解郁。 白芍平肝养阴、益气除烦。2 2银花栀子饮 适用症状:痘痘问题、浅眠。 材料:金银花、
-
陈皮10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此方对面部囊肿性青春痘有很好很好的疗效。 4、枇杷清肺祛痘 取枇杷叶10克,桑白皮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野菊花10克,白茅根30克,黄连10克,赤芍10克,生槐米15克,金银花20克,当归10克,苦参10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分两次温服。
-
菊苣根的用法和药效,很少有人懂得利用菊苣来养生保健,然而,菊苣的养生保健价值很高,菊苣的功效与作用很大,是很多植物所不具备的,尤其是在常见的蔬菜和肉类中,很难找到与菊苣一样可以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了。并且菊苣根与其他四种药材制成菊苣栀子茶降尿酸有奇效。
-
早晚分食。6 鲜藕萝卜饮配方: 生萝卜数个,鲜藕500克。制法: 上二者捣烂绞取汁液。功效: 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用法: 含漱。每天数次,连用3日。7 莲心栀子甘草茶配方: 莲子心3克,栀子9克,甘草6克。制法: 以上诸物加入开水浸泡。功效: 清心泻火。用法: 每天1剂,代茶频饮,可连用3剂。
-
8 治肺有风热,鼻生疱:凌霄花半两(取末),硫黄一两(别研),腻粉一钱,胡桃四枚(去壳)。先将前三味和匀,后入胡桃肉,同研如膏子,用生绢蘸药频频揩之。(《杨氏家藏方》紫葳散) 9 治酒齄鼻: 一、凌霄花、山栀子。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调下,日进二服。 (《百一选方》)二、...
-
作用:1.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
-
”常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2.宣郁除烦:淡豆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肺胃之郁热。《珍珠囊》曰:“去心中懊侬,伤寒头痛,烦燥。”故有宣郁除烦之功效。如张仲景《伤寒论》栀子豉汤,选用本品,治发热,虚烦不得眠,胸闷不舒,或心中懊侬,舌红苔黄脉稍数。此乃外感热病误治...
-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黄芪,又名黄耆,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
-
湿热泄泻,症见急性肠炎、腹痛、泻下急迫、势如水注、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可与黄连、滑石、白扁豆等同用。湿热黄疸,症见目睛皮肤俱黄、小便黄赤、脘腹胀满、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可与黄连、栀子、茵陈、赤芍等同用;湿热下注、热淋、小便涩痛,可与黄连、滑石等同用。穿心莲对于治疗湿热带下也是非常不错的,症...
-
(《食物中药与便方》)10、玉米须治急慢性肝炎:玉米须、太子参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眼。有黄疸者加茵陈同煮服;慢性者加锦鸡儿根(或虎杖根)30g同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11、玉米须治高血压,伴鼻衄、吐血:玉米须、香蕉皮各30g,黄栀子9g。水煎冷却后服。(《食物中药与便方》)12、玉米须...
-
3、行瘀通经功效,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此外,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栀子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4、亦可凉血止血,用...
-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4 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该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5 禁忌:《本...
-
(《濒湖集简方》)解诸郁: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丹溪心法》越鞠丸)治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荚水漫)、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仁存堂经验方》)治偏正头痛:川芎二两,...
-
(《经验方》)②治脏毒,酒病,便血:槐花(半两炒,半两生),山栀子一两(去皮,炒)。上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食前服。(《经验良方》槐花散)③治暴热下血:生猪脏一条,洗净,控干,以炒槐花末填满扎定,米醋炒,锅内煮烂,擂,丸弹子大,日干。每服一丸,空心,当归煎酒化下。(《永类...
-
中医用菊苣为主药,辅以其他药材,制成菊苣栀子茶降尿酸、治痛风效果明显 1 主要材料有菊苣,栀子,桑叶、葛根和百合。2 严格意义上说是菊苣栀子茶配方中的某些主材具有某些治疗作用。这是痛风茶与药物治疗的根本区别。使用菊苣栀子茶要注意与药物治疗相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既快速止痛消炎,又长期降尿酸,促进...
-
9 治大病瘥后劳复: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擘),豉一升(绵裹)。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积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QI子大五、六枚。(《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10 治两胁疼痛:枳实一两 白芍药(炒)、川芎、...
-
该品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风热,内泄其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且性偏滑利,兼可通利二便,故可用治风热外袭,火毒内结,痛肿疮毒,兼有便秘者,常与大黄、芒硝、栀子、连翘、薄荷等同用;该品配瓜蒌,连翘,天花粉、青皮等同用,又可用治肝郁化火,胃热壅络之乳痈证,如瓜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