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慎独意思是指在独处中谨慎不苟,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来源是《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成书年代介绍《大学》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
-
1 君子慎独的意思是越是在隐蔽、没有人看到的地方,自己独处的状态下,君子越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表里如一。儒家将"慎独"作为君子最重要的行为准则,认为"慎独"是个人道德风范的最高境界。人前为人不难,而人后,在没有了监督,没有了任何他人的时候,所面对的除了天地,就是自己。独处,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
女的说慎独有以下3种意思:1、在独处中谨慎不苟。舍弃身体感官对疼痛的知觉,返回自心,谨慎内省。2、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3、“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
-
意思是:谨慎对待事务的开初,也要考虑它的终局,终局因此就不会困窘;不考虑它的终局,必将困穷。慎始,就是要时刻警惕、管住自己,不以“下不为例”欺骗自己。“万恶莫不有其始”,欲望犹如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你不牵着它往正确的方向走,它就会拖着你往错误的方向跑,什么党纪国法、制度原则都统统被抛在脑...
-
简介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路很长,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要克制和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这句话用来警示世人,要严于律己,时刻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扩展资料:克己是孔子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他认为“克己”是实行“忠恕之道”的先决条件,也是爱人的...
-
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
-
慎独自律:指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管住自己不做坏事,就是做到“慎独自律”。所谓“省察克治”,就是通过反省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坏的念头、毛病和习惯,并进行克服和整治,去掉所发现的那些不良倾向,坏的念头、毛病和习惯。 扩展资料:...
-
不畏人知畏己知是什么意思 简介 不害怕别人知道却害怕自己知道。“不畏人知畏己知”,是一种自守精神,是说能够自己用“心法”来约束和要求自己。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强调“慎独”和“不欺暗室”,就是说即使处于“暗室”,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仍旧能够坚持节操和上天要人循道的道德规范,丝毫不会因此而打折扣...
-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是什么意思 简介 意思是:凡是知道畏惧的人,一定是自身行为端正,说话有分寸,行为不冲动,偶尔有些出格的行为,也不会有太大的过失。明朝方孝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心有敬畏...
-
岂能尽人如意,但求无愧于心是什么意思 简介 岂能尽人如意,但求无愧于心【qǐ néng jìn rú rén yì ,dàn qiú wú kuì wǒ xīn】白话释义:(1)世事哪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只求过程中不愧对自己的内心。(2)如何能做到尽善尽美,称心如意呢?不过是在扪心自问的时候,没有什么惭愧之处。出处:...
-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是什么意思 简介 意思是:凡是知道畏惧的人,一定是自身行为端正,说话有分寸,行为不冲动,偶尔有些出格的行为,也不会有太大的过失。明朝方孝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心有敬畏...
-
岂能尽人如意,但求无愧于心是什么意思 简介 岂能尽人如意,但求无愧于心【qǐ néng jìn rú rén yì ,dàn qiú wú kuì wǒ xīn】白话释义:(1)世事哪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只求过程中不愧对自己的内心。(2)如何能做到尽善尽美,称心如意呢?不过是在扪心自问的时候,没有什么惭愧之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