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门前,忘记自己的不愉快妈妈在进家门之前,务必提醒自己:忘掉所有单位里不愉快的事情,现在开始承担的是母亲的角色。孩子需要母亲快乐的状态,千万不要把与孩子无关的坏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无辜的,这对孩子的心理是一种严重的伤害。

3、“无知”的妈妈当孩子来问妈称拊辘挣妈,“这个字怎么念”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妈妈最好不要马上就回答他,最差的回答是:“你怎么连这个字都不认识”。妈妈最好看了一眼后,说:哎呀,我也不认识,我们一起查字典,好吗?几次之后,妈妈就教会了孩子使用字典。同时,孩子查完字典认识该字后会很有成就感,多次之后,孩子便养成了查阅资料的自学能力,更会增加孩子探索知识的乐趣。

5、我也曾经是胆小鬼当孩子在考试前或做什么比较重要的事情之前表现出胆怯时,妈妈千万不能不以为然,或训斥他胆小,表现得比他还紧张。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导致孩子无法正常发挥。这时,妈妈最好很轻松地对孩子说:不管你做得怎么样,爸爸妈妈在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如你呢,不要担心。这时,孩子心里会很有底气和自信,他会发挥得比平时更好。

7、“你必须要......”、“你应该......”妈妈不要在孩子还没把想说的话表达清楚时,就自以为是地抢先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狃阝垮轹管孩子是否愿意,就以“你必须……”、“你应该……”的语气命令孩子,以自己的观点来代表孩子的观点,而且要求孩子去执行。妈妈千万不能成为“专制”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缺乏主见,缺乏是非判断的能力。妈妈和孩子之间应建立平等的关系(平等不是无原则), 懂得互相尊重对方。

9、“简短语言+沉默”>唠叨不停妈妈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语言的数量,千万不要唠叨。事实上,最让孩子害怕的是母亲的沉默。所以,与其唠唠叨叨地对孩子说个没完,不如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孩子他所犯的错误所在或应该注意些什么。接下来,母亲的沉默肯定比继续说话更有用,不要以为孩子不懂,他虽然装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实际上在观察母亲是否把所说的事当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