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号句号都有。
分情况看,如果前面的一层意思叙述较长,表达较为完整,应用句号;若叙述较短,在总结时可以用逗号。
句号是用于陈述句末尾的标点,表示一句话的结束,新一句话的开始,提示读者该句的表达意思已结束。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间隔。
扩展资料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点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同治7年(1868年)2月,前驻华公使浦安臣带领“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张德彝也成为随团人员中的一名。
张德彝有一个习惯,无论到哪个国家,都喜欢把当地的景色、人物、风俗习惯记录下来,以“述奇”为名编成小册子。1868年至1869年期间,他完成了《再述奇》,其中就有介绍西洋的标点符号。
虽然张德彝不是有意识地向国内知识界引入标点符号,甚至带有反对的口气,觉得这些标点繁琐,但是却在无心栽柳的过程中为中国语言符号的发展带来了新风。
1919年4月,胡适、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6名教授极不愿看着“现在的报纸、书籍,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讲文法的区别,连赏鉴的意思都没有了”。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他们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等标点。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从此诞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句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