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开Photoshop,新建一个灰度模式的正方形文档。打开工具箱上的“渐变工具”,在弹出的“渐变编辑器”对话框中,选择“黑白渐变”,设置平滑度值为“0%”,如图1所示。

3、打开图层面板,复制“背景”层,得到“背景 副本”层,并顺时针旋转90度,如图3所示。

5、依据以上形成的色阶模式而奠定了理解图层混合模式的基础,下面逐步对使底层图像变亮的几种模式进行深入剖析。1、“叠加”模式 “叠加”是“正片叠底”和“滤色”的组合模式,Photoshop自动检测红、绿、蓝三种通道的颜色信息,图层中的全部色彩信息都会被背景层颜色所代替,这是会根据图片层次不一而结果色也随之变化。如图5所示。

7、“叠加”模式对于相同图像之间的互叠会产生直接效果,使得画面暗部越暗,亮部越亮,造成图像明暗对比的较大反差,并会减少层次感。合理的使用色彩填充叠加于图像之上,调整其不透明度,可得到各种浓淡相宜的色调照片效果。 下面的一张外景照片,分别“叠加”了褐色和橘红色,呈现出两个不同色彩效果,反映出之间的差别,左边覆盖褐色的图像给人以怀旧感,如同年代久远的古朴老照片,而右边橘红色覆盖的图像展现出浓烈的色彩感,又是一番风味,如图7所示。

9、打开一张外景拍摄的照片,新建“图层1”层,并填充为紫色,设置图层的混合模式为“柔光”,将其色融入到画面中,产生紫调色彩效果的照片,如图9所示。

11、 3、“强光”模式 用来复合或过滤颜色,具体取决于混合色。此效果与耀眼色聚光灯照在图像上相似,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的灰色亮,则图像变亮,如同过滤后的效果,这对于向图像添加高光非常有用。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的灰色暗,则图像变暗,如同复合后的效果,这对于向图像添加阴影非常有用。用纯黑色或纯白色绘图时会产生纯黑色或纯白色,如图11所示。

13、“强光”模式下的色彩浓度更士候眨塄大,对比更为强烈,观察下图原本已近枯黄的草丛,通过“强光”模式的色彩覆盖焕然一新,就更能体会到该模式对改善画面阴影色调充全煲镆起了很大作用,如图9所示。不过,需要注意不能单纯的覆盖颜色,设置图层的混合模式,人物和背景色是要分离出来的,所以必须擦除附着在人物身上的颜色,才能得到良好的整体画面效果,如图13所示。

15、接下来,打开三张外景拍摄的照片,分别覆盖三种不同颜色,观察其在“亮光”模式下产生的图像色彩效果是怎样的。青色和黄绿色有着提亮画面的效果,而蓝色却降低了高调照片的亮度,由此可见“亮光”模式的运用主要取决于复合色,如图15所示。

17、“线性光”模式通过减小或增加亮度来加深或减淡颜色,具体取决于混合色,如果混合色比50%的灰色亮,则通过增加亮度使图像变亮,如果混合色比50%的灰色暗,则通过减小亮度使图像变暗,如图17所示。

19、“线性光”模式对于相同图像易七淄苷之间的互叠在中灰层次色调的大部分会被底色(背景色)代替,唯有亮部和暗部不会受到底色的太多影响,造成画面的色彩层次受到很大的影响,并不利于照片的改善效果。于是,该模式在实际的运用中并不常用,主要是得不到良好效果的实现。不过,它在图像色彩的铺垫上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只需稍为加工即可呈现别样色调,如图19所示。

21、这里,还是同比比较的手法来了解析“点光”模式,选择两张照片,分别填充四个不同色彩,设置图层的混合模式为“点光”,可以看到画面中除高光部分和阴影部分以外的部分已被填充色所替代了,图像如同剪影的效果一般。如图21所示。

23、 根据使用该图层的填充不透明度设置使下面的图层产生色调分离。设置填充不透明度高会产生极端的色调分离,而设置填充不透明度低则会产生较光滑的图层。如果图层的亮度接近50%的灰色,则下面的图像亮度不会改变,如图23所示。

25、综上所述,应用图层混合模式中叠图的各种模式时,为了体现更佳的色彩效果,需控制好填充色图层的不透明度,不但要赋于画面异彩纷呈的色彩感觉,还有清透自然的画面效果,并且把握好人物于背景色的关系,控制好各个细节,最终会得到理想的图像画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