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减少或消除致病的危险因素及有损健康的行为,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医疗保健的费用:(1) 应付社会与生活事件的紧张刺激;(2) 矫正导致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的伺拈渌渴心脏病和癌症的行为模式;(3) 纠正有损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如戒烟、禁酒、防治吸毒、预防艾滋病的高发人群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以及改进营养与饮食制度;(4) 推进健康教育——培养自我保健能力,强调发挥自身的作用与集体的潜能以增进人类健康;(5) 坚持运动锻炼,增强个人与社群的体质。
2、 预防因疾病而引起的病理心理反应,探讨和处理与不良行为有关的心理学问题:(1) 改进社会健康与医疗机构的管理,提供良好的保健环境;(2) 建立良好的健康道德与医疗关系;(3) 加强心理准备,如住院、手术前等项的心理准备;(4) 解决因各种有损健康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家庭、工作、社会等方面的问题;(5) 消除与缓解由于身心障碍引起的紧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