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单单是苹果,水果都是些娇气的东西,怕摔怕碰,怕冷怕热。所以,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烂果子。基于“勤俭节约”是国人崇尚的一种美德,于是,那些摔坏的苹果被老妈紧急做成的果盘,出现褐色斑块的鸭梨变成了梨汤,还得从长出青霉的橘子中抢出两瓣来吃。这些抢救性吃法究竟对不对?我们还得从烂果子的来源说起。
2、一般来说,产生烂果子的原因可以分成三类,一是由于磕磕碰碰引起的机械性损伤,二是由于低温引起的冻伤,三是由于微生物侵染引起的霉变腐烂。
3、这三类损伤中,机械性损伤是最常见的。比如,车筐里装一袋子又红又大的苹果,然后经过了一段正在挖沟的小路;又或者一个品相完好的苹果,在洗干净甩水的时候飞向了地板。结果,就是你只能直面一堆“鼻青脸肿”的大苹果了。还好,这样的碰撞并不会引起什么。
4、那些变软的部位,只是因为碰撞,细胞发生了破损,细胞质溢出。同时,由于细胞损伤,一些无色的多酚类物质被转化为深色的醌类物质,使得伤口呈现出特别颜色(其实,切开的苹果不立即吃完,也会变成褐色)。
5、不管怎么说,纯属碰伤的烂苹果只会给人带来感官上的不悦。只要在碰撞后短时间内吃完(别让细菌在上面安居乐业),这类“坏果子”并不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6、冻伤的香蕉也是好香蕉 夏天时,我们通常会把水果送入冰箱。但是,在冰箱里面放了一晚的香蕉,变成了烧火棍的模样。如果,时间再长一点,整个香蕉都会变成酱了。于是,“扔还是不扔”又成了难题。实际上,香蕉就是因为温度过低而“患病”的。
7、在低温条件下,香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会急剧降低,不能及时清除细胞内自由基。越积越多的自由基会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细胞结构。另一方面,低温还能提高果胶酯酶的活性,这种酶会分解不溶性的果胶,从而使香蕉组织变软。
8、放在冰箱里的香蕉果皮还会变黑,这是因为果皮中的聚苯氧化酶(PPO)把香蕉皮中天然存在的酚类聚合为多酚,这种多酚是一种与人体皮肤中黑色素类似的物质。
9、此外,香蕉果皮的细胞膜破损之后,会释放出多巴胺,在氧化酶的作用下这种物质会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棕色物质。这样一来,香蕉就变得又黑又软,不堪食用了。放在冰箱里的黄瓜表面也容易出现一些水渍斑,那也是由于低温影响了细胞膜作为“城墙”的功能,最终引起细胞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