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此“套路”非彼”套路”经常会有筒子在后台留言,我各方面资质都挺好,就××平台而言,申请年龄要求18周岁以上,有信用卡,我都满足了,怎么申请还是被拒砼旯绢甍绝?这个平台是不是在骗取我个人资料?还有类似的有,“为什么最近好多平台都不放款,一直显示在审核中??”“刚还了最后一期,还有额度呢,突然就给关闭了,想死的心都有了。”啊,都是套路!但据了解到这些平台都是正规的大平台,再往深了问,筒子们要么是家庭住址不一,要么是联系人非通讯录常用联系人,要么就是回访电话回答与申请资料不一致。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是平台资金收紧,风控加强了。最近P2P暴雷,很多网贷的投资人都谨慎投钱,借不出来也算正常。所以以上筒子们被拒能算是套路吗?只能说是平台正常的风控,大环境影响或自身调整。(这些并不包括借款前收取高额费用的平台。)正常放款平台 百度钱包 马上消费 蚂蚁借呗等

3、以上案例刚好涵盖了套路贷的典型行骗特征,下面详细说明:第一,签订“虚高借款合同”。借款合同中的借款金额远远大于实际借的金额。这样套路贷出借人就有了借款的凭据。在卢某借款时,贷款公司以扣除三个月利息、停车费及其他相关费用为由从中扣除11000元,卢某最终收到对方打款69000元。并且按照该公司员工张某要求给打了一张借条,借条内容是:今借到张某现金8万元,自愿拿越野车作为抵押,期限为三个月。你看,实际借款8万,到手69000元!借条上借款金额也是8万!
4、第二,制造银行流水痕迹。刻意造成借款人已经取得合同所借全部款项的假象。上面的案例没有提及,但是在一些套路贷中经常用到。一般来说,出借方会将借条金额打入借款人账户,但之后会要求跟借款人一起去银行取款,然后拿走部分现金。比如打款10万,取出后出借方拿走其中4万,也就是说借款人实际到手就6万,但银行流水却显示收到10万。

6、第四,合作垒高借款金额。在借款人无力支付的情况下,公司会再介绍其他假冒的“小额贷款公司”或个人,与借款人签订新的“虚高借款合同”,进一步垒高借款金额,使得借款者的债务在短时间内扩大几倍几十倍,最后倾家荡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