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发烧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度,腋表如超过37.4度可认为是发热。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抗入侵病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

2、长期发热(婴幼儿发烧大于2周)1、感染性发热:呼吸系统感染最多见,病原体包括病毒、支原体、细菌及结核菌等;2、非感染性发热:风湿性疾病以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常见。

婴幼儿发烧临床表现:
1、婴幼儿发烧度分级(腋下测温)(1)低热37.5~38.0℃;(2)中等热38.1~39.0℃;(3)高热39.1~40.0℃;(4)超高热40℃以上。

3、婴幼儿发烧的分期在发热过程中,由于产热和散热这对矛盾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发热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1)前驱期:许多发热疾病可无此期症状。(2)体温上升期 :特点是产热多而散热少,因此产热占优势,故体温升高。(3)高温持续期:此时体温已达高峰,本期的特点是散热过程开始增强,但产热并未降低。(4)体温下降期:本期特点是散热过程占优势,产热减少。

婴幼儿发烧检查诊断:
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降低,多为病毒感染。白扭箧别砷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多为细菌感染。(2)长期发热患儿血培养,检查C-反应蛋白、前降钙素原、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肝肾功能、肥达反应、外斐反应、嗜异性凝集试验、肺炎支原体抗体和类风湿因子等,还应做结核菌素试验。(3)粪便常规、粪便培养考虑为消化系统感染者。(4)尿常规当伴有泌尿系统症状时检查。

3、对小儿发热,尤其是长期发热的病儿,要详细了解病史,注意在发热的同时所伴随的其他症状,并根据患儿的年龄、发病季节、有无传染病接触史等情况进行分析,并认真进行体检。除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外,还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辅助检查。

2、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

4、以凉毛巾擦拭:用稍凉的毛巾(约25度)在额头、脸上擦拭。

6、适当增减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畏寒),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婴幼儿发烧药物降温:
1、常用氨酚那敏颗粒和洛布洛芬,每4~6小时可用药一次。注意:新生儿发热不宜采用药物降温,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3、最后宝宝顺利退烧后还有可能会咳嗽,鸢拈沮恨喉咙有痰等情况,这时候也需要医生开一些止咳化痰的药物。这个过程宝宝咳嗽会出现吐奶的情况,宝爸宝妈一定要注意多加留意,切不可让宝宝呛到了。 整个过程都要保持宝宝保暖,宝宝恢复健康后就会明显活泼很多,这时候我们快乐的宝宝又回回到我们的身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