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喆妈公益阅读 @fefe喆妈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用了这么一个标题,并非夸大其词,也非吸引眼球,而是发自点妈内心的呼唤,希望更多的人能从这本书或者这种思想中受益。我才接触这本书几天时间,就已经感受到了我人生的变化。
断舍离本来是一种行为法则,亦是一种行为哲学,就是面对人生的各种贪念要断然舍弃,被日本整理顾问山下英子运用到收纳整理方法中,随后日本心理学家川火田 伸 子在亲子实践断舍离,认识到其对精神层面的影响后,致力于该方法的普及。断舍离,简单一句话就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他们的眷念。(34页)
这本书教会我——
收纳整理的方法;
矫正了我长久以来被物控制的误区,我学会了做物的主人,从而就做了生命的主人;
让我思考在人生中我们其实也需要且行且丢,轻装上阵,没有什么是不可舍弃的,我们要享受当下。
只保留自己喜爱的东西,正因为如此,你才会不断擦拭它,整理它。
所以这绝不仅仅是教你收纳自己的物品的书,而是一种适合当今时代的行为哲学和人生哲学,何以如此,且听我慢慢道来。
人生就是一场寻寻觅觅,从而不断与物、与人、与思想结缘的过程,遇见了断舍离,增加了我的生活智慧,我知道我的人生从此将有大不同。
当今时代需要“断舍离”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家族有这个天分,我们都习惯于整洁;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看到东西乱糟糟的就很着急;
我的整理是随时的,并不是很费时,看见乱就顺手整理一下
……
听到这些答案的时候我就很绝望,同时也为自己找了一个台阶——既然人家是天分,那我肯定就没有这个天分了,那就无需效仿了,于是家里一直都是乱糟糟的,老公讥讽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遭遇姐妹们善意的嘲讽我内心里的信念是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我是职业女性焉能在家务上浪费时间。如今我真诚自省这句话,真诚的感谢断舍离给我带来的启迪,因为它用可操作的方式告诉我们该如何做,先从思想到行动的改变,清晰的给出了思想路径以及操作方略,我知道该如何做了,不再将这个看成是天分之内的事情,而是任何人通过努力都可以达成的,所以接下来我希望通过尽可详尽的叙述以使更多人受益。
下图部分文字:
厨房抽屉里的餐具摆放。这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餐具,摆放的井井有条,方便找取。【我的餐具杂乱无章】
沙发上仅摆放了靠垫,没有其他冗余的东西,看起来非常干净利索。{沙发上永远放着书、衣物,杂物}
衣服的抽屉里面仅仅存放这些衣物,留有足够大的空间,这样衣柜里的衣物也便于收取和整理。【我的衣柜,哦,太乱了!】
1、当你丢弃第一件东西时,人生的转变就开始了;
2、无休止的把东西搬进房间,使我们动惮不得;
3、不领会 整理的真谛,我们永远无法轻松;
4、给房间“排毒”,收拾整理自然轻松;
5、房间杂物少了,身心能量多了;
6、杂物多了,能量自然会被消耗;
7、屋子的状态,展示着心理的状态;
8、那些能用却不会再用的东西——能用的东西也可能是杂物。
我们在购买一样东西时,总是因为它的必要性,可是等时光渐渐流转,我们发现家里充斥了很多能用却不会再用的东西,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实施断舍离了。
因为这是一种“以物品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而非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管理这些东西需要消耗相当多的体力,是一种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作者告诉我们,当不必需的,不合适的令人不舒适的东西绝迹后,当能量消耗断绝后,总感觉自己就像充满的电池……
你可能还是因为一些理由不愿断舍离,看看作者陈述的一些典型的不能丢弃的理由,并且用理智的方式一一消解,我被完全说服了,看看能不能说服你。
“还能用呢,如果丢弃了多可惜啊。”因为扔掉可惜所以把那些不再用得着的东西存放起来,难免把自己原本宽松舒适的空间慢慢的侵蚀、吞灭。不幸的是,房间乱的一塌糊涂,整个人也跟着坐立不安起来,这是何苦呢?可惜的正确用法,应该是为遏制拿取毫无用处的东西,而不是针对禁止丢弃东西。
“不能随便扔东西”的旧式教育观念”。不能丢弃东西其实是那个受到物质缺乏,东西越多越好的年代的教育影响而形成的,而我们现在却在被比比皆是,杂乱无章的杂物所困住,不再因物质缺乏而困扰,所以很明显这种教育观念已经不适合我们。
“说不定有一天能用得着”。首先用得着的几率有多少呢?正因为存放这些杂物,整理这些杂物,结果我们真正必要的东西却不见了!这说的就是我。在一大堆化妆品中,我不仅无法一一使用,还经常重复购置,而且一到夏天,我去年新买的防晒霜必定找不着,而到冬天它又出现搅扰我的视线。说不定有一天用的着?那到时候再说吧。会有办法的。
“那些东西很贵的”。面对那些舍不得丢弃的昂贵物品,首先就得从经济损失方面做一些考虑。你计算过,我们管理那些用不着的东西,要花去多少成本吗?而且每次看到这些东西都是负担,负罪感,败家感,还有不断整理需要花费的心力,所以果断丢掉吧!
“那是别人送的,代表着一份情谊”。礼物实际上只是情感传递的媒介。如果这些礼物完全合乎自己的心意,那真是幸运之极,但这种情况少之又少。礼物的一赠一收,本身就代表着心意表达这个行为的圆满结束。对方送我们礼物,是为了让我们高兴,如果礼物本身变成累赘之源的话,也不是对方希望看到的。同时我们的房间也不是用来储藏从他人处得到的礼物的。所以礼物也可以丢弃。
“那是非常有意义的纪念品”。其实回忆的价值并不蕴藏在纪念物品中,即使纪念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东西本身泯灭了,它承载的某些回忆却永远不会泯灭。很多人后悔因为东西过多而没有好好整理记忆,或当生死的本质展现在自己眼前时,才终于明白对物质的执著,使自己陷入无边的苦海中。
实施断舍离,这些功效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