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孩子的心理。对于孩子来说,东西被分给别人了意味着“失去”,一般到一岁以上就逐渐形成自己的物权意识。对于不愿意分享,家长要理解孩子的心理,不应该随意大声强迫孩子把东西分出去,不然孩子会觉得你抢了他的东西,伤害了他的心灵自尊。

3、巧妙引用“案例”。当带孩子出去玩耍时,看到别的小朋友之间相互交换玩具或食物,我们可以及时“教育”孩子,看看别的小朋友是不是交换了他们有的东西呢,这样大家都可以一充全煲镆起玩玩具了,可以接触到自己没有的东西,对不对?可能孩子似懂非懂,但我们也要慢慢引导,让孩子产生分享的意识,再去实践。

5、有借有还的安全感。告诉孩子,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概念。分享也是一种借出,而这种借出也是可以还回来的,给莰淇毵荻孩子一种分享的安全感,不哄骗,当孩子迈出第一步分享时,家长要及时表扬赞美孩子,也不忘记提醒对方,一定要还回来哦!这样给自己孩子分享的安全感,同样,当孩子借别人东西时,也知道这个东西不属于自己的,玩了要还回去给对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