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博茨瓦纳人朴实憨厚,处事麻利,感情丰富,性格豪爽,热情奔放,素以乐天派著称,也正是这种性格造就了他们注重礼节、待人真诚、热情好客的传统习俗。博茨瓦纳居民遇见外国客人,总是主动热情问候一声“杜迈格·拉”,意为“先生好”或者“阁下好”;或者说一声“杜迈格·妈”,意为“女土好”“夫人好”“小姐好”。在某些场合,也对客人说一声“同志,您好”或者“同志,您幸苦啦”,但这种问候语的使用率不是很高。相互熟悉的朋友见面,嘴里总是不停地说着“普拉”“普拉”。普拉是博茨瓦纳货币的名称,外来客人听见当地人说“普拉”,千万莫误认为他们是在谈论金钱,实际上他们相互之间是在真诚友好地进行问候,因为在茨瓦纳语里“普拉”意为“雨水”,这反映出生活在干旱少雨的国家,人们是多么地渴望雨水的心情。

3、博茨瓦纳人的饮食富于民族特色,主食有玉米饭、高梁米饭等,副食有蔬菜、野生植物、家禽肉、野兽肉等。通常的烹调方法是将玉米粒或高梁米煮烂后,拌上用肉类和蔬菜(或者野生植物)制成的莱肴,最后撒上一些食盐和辣椒面,吃起来香喷喷的,异常开胃。在当地,每年三四月份,许多人家从巴哈蜊树上捉来一种名叫“莫巴哈蜊”的爬行毛虫,掏尽内脏,洗净后用油炸、火烤或者盐水煮,吃起来味道鲜美,同虾蟹等海产品相比并不逊色,一个人一顿可食下数百条。这种毛虫长约5厘米,显绿色,浑身长满软刺般的毛,以树为家,食树叶为生,繁殖能力极强,每年三四月份时便寄生在树干上,当地居民一天可捕捉数千条,用盐水煨煮后晒干或者烤干后可以长期保存,每逢重大节日或者贵宾临门便拿出来品尝。

5、在首都哈博罗内市,每到周末之际,一辆一辆的小汽车从机关大院或居民住宅区驶出来,经过市区,奔向郊外。车内或是一家人,或是单身汉,他们都是利用周末去牧场探视自己的牛群,甚至包括政府部长。他们到达牧场,便一头一头地查看自己的牛。到了晚上,皎月当空,繁星满天,寂静的草原上吹拂着阵阵凉爽的微风,人们喝着啤酒,谈着高兴事,欣赏着牛群,其乐融融。博茨瓦纳人将周末同牛在一起度过视为人生最大乐趣和享受。来到牧场,天广地阔,空气清新,远离闹市区的喧嚣,避开工作中的烦恼,尽情地享受着人生中的欢乐。更为重要的是,自己的全部财产——牛浮动眼前,使人产生一种异乎寻常的满足感。星期天下午,这些探牛者又风尘仆仆地赶回城里,准备第二天继续干自己的本职工作。

7、主人发现客人盘中的食物快要吃完时,马上又给添加一些。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来宾手中的盘子里,男性的是牛肉,女性的是牛杂碎。原来,这也是当地的一种习俗,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就连许多当地人也说不清、道不明。夜间,无数的火把将婚宴现场照得通明,人们吃饱喝足后,新郎新娘邀请来宾们唱歌跳舞,婚礼仪式达到热潮。当一个人引吭高歌时,众人放开嗓门相和,身体晃动、动作粗犷的舞蹈震动大地;嗓音豪放、节奏欢快的歌声响彻夜空。直到次日清晨,人们才尽兴离去。博茨瓦纳以手工艺品制作精细而闻名。兽皮制品是博茨瓦纳男人的一手绝活,那些用牛皮、羊皮及野生动物皮制成的服装、床褥、手袋、凉鞋等,引得外国游客竞相购买留作纪念。用象牙雕刻的人物或动物,形象逼真,令人爱不释手。当地妇女用棕皮作原料编织的床垫,手感柔软,不易折断,铺在床上,夏日凉爽,冬日保暖,成为旅游产品中的畅销货。
